所谓的粗车就是将切好的金属材料加工到一定的预留量。
而精加工则是在粗加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加工加工精度。
在工件精度要求不太高的情况下,段云完全可以将这台车床直接改装成一台高效率的自动车床。
其实国内早在六十年代的时候,就已经有工厂的技师进行过自动机床的改装,但那只是非常小规模的使用。
之所以这种改装机床没能在全国大规模的推广,主要原因就是改装后的车床的由于技术简单,只能加工单一的工件。
若是还想用这台车床加工其他的工件,还需要进行重新改进。
而且由于早期国内技术和设计上的一些限制和缺陷,容易出问题,所以这种技术是有局限性的。
但这种改装却很适合段云现在的工作情况。
师傅韩忠的这台老机床由于转速慢,震动大,精度不高,所以只能用来粗车柱头这种单一的产品,是非常适合自动化改装的。
另外段云的电子机械技术可不是眼下厂子里的那些老车工和技术员能比的,改装这样的车床简直就是小意思。
段云蹲在地上用石笔不断的写写画画,反复修改了好几处的方案。
而他的师傅韩忠则干脆把这个新收的徒弟当成了空气,只是全神贯注的工作中。
一直到凌晨五点左右,车间的机床声少了很多。
到了这个时候,好多夜班工人已经陆续放慢了手中的活计。
要么找个角落抽烟聊天,要么就是干起了自己的私活。
做小铁锤,哑铃,和各种小工具。
而夜班的带班长到了这个时候也基本不到车间转悠了,仿佛和工人已经形成了默契。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厂吃厂。
对于车间工人在工作时间做私活的事情,厂领导也都是心知肚明的。
其实不光是工人,有很多领导也经常找些技术好的工人帮他们做一些家用的东西。
但这里有个原则就是,那就是这些私活只能用车间的废料和下脚料加工。
而这就给了段云一个DIY零件的机会。
韩忠四点左右就停车离开了工位,抱着他的大玻璃罐头茶杯蹲在车间一个无人角落喝茶休息去了。
老头是个很有主意的人,他一天就加工四十多个零件,感觉对得起自己的工资后就不干了。
而车间的另外一些徒工相比正式工拿得少,加上正式工不怕被开除,所以也都只干上几个小时后,就找个没人的地方偷偷抽烟睡觉去了。
再说厂里这些年轻人都要留点力气下班回家打家具。
厂里去年年底就放出风来今年要分房,所以‘四十八条腿’得提前准备。
看到旁边没人了,段云胆子大了起来,从工具箱取出改锥和其他工具,打算拆开外壳研究一下。
对于普车的内部结构原理,段云其实都是非常熟悉的,
但这种五十年代的老车床段云还是第一次见到,所以需要打开外壳了解一下。
用改锥费力的拧开这台老式车床操作台下的外壳,里面赫然露出了一组油腻黝黑的传动齿轮。
和段云想象的差不多,这台老式车床结构相比国产七八十年代的车床要简单一些。
但毛子东西粗苯重,用料非常厚实,所以直到现在依旧可以正常使用。
从工具箱拿出一个用来记录工件的本子,段云在最后一页大致的画下了变速齿轮箱以及电路的简易图,又用游标卡尺量了一些数据标好后,将图纸扯下折好,放在了口袋中。
到了这个时候,段云内心其实已经有了一套大致的改进方案。
不过在这之前,他还需要画出一套完整的图纸,另外工件尺寸也要设计精确。
车床改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是段云这样的电子机械学的博士,做这种技术改进也是需要反复研究。
毕竟这车床是国企资产,一旦造成机器的损伤报废,后果是很严重的。
忙完这一切,将车床重新装好后,天色已经亮了起来,已然到了快下班的时间。
夜班的工人纷纷重新回到了车床前,在早上领导到来和下一班工人到来的时候,必须还是要做做样子的。
而段云的师傅韩忠这个时候也拿着自己的茶杯走了回来,看了段云一眼后,再次启动了车床。
早上七点半,车间主任王强早半个小时到了车间,和三班长碰了个面聊了两句后,就径直来到了韩忠的车床前。
“韩师傅早!”王强面带笑容的和韩忠打了声招呼,看的出来,他对韩忠还是比较尊敬的。
“小王,这个礼拜天到我家喝两盅,前天你师娘老家寄来了腊肉,这玩意和辣椒一炒,滋味贼拉下饭。”韩忠嘿嘿笑着说道。
“一定一定!”王强闻言眼前一亮,连声应道。
一旁的段云看到这一幕不禁撇了撇嘴,看得出来,自己师傅韩忠是个老油条,善于和领导套近乎拉关系。
其实这也正常,厂子就这么大,很多工人领导都是沾亲带故的,谁都要有个用得着别人的时候。
这也给段云提了个醒,他若是想在这个车间搞个技改,需要别人帮自己加工个零件啥的,也必须要有自己的朋友和关系。
“这小子……他昨晚表现如何?”王强用手指了指段云,对韩忠问道。
“还行,手脚挺勤快也挺能干的,技术方面嘛,慢慢来呗。”韩忠说道。
“嗯。”王强闻言满意的点点头,但也没搭理段云,和韩忠挥了下手后,转身离开了。
看到这一幕,段云不禁心头一暖。
虽然这个韩忠对自己是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但却不是个背后说人闲话的小人。
跟在这样的人手下当徒弟,起码不憋屈……